联合国官网报道我所科学家参加赤潮国际会议

编辑: 时间:2020-06-22 访问次数::56

 近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下属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IOC)网站64期有害藻华专题新闻(见http://hab.ioc-unesco.org/)详细报道了第十一届东亚赤潮研讨会(EASTHAB)和第四届菲律宾有害藻华国际会议的情况,我所6位科研人员与会。我所的自然资源部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重点实验室陆斗定研究员以EASTHAB创始成员身份,向大会做了题为“Expansion of Harmful Species in East Asia, What Can Be Linked To?的主旨报告,详细介绍了中国典型有害藻华类型,以及发生的内在机制。其他5位参会青年科学家分别从有害藻华的不同角度做了专题口头报告和墙报。

EASTHAB是由中日韩三国赤潮科学家于2004年发起的非官方赤潮科学论坛,2006年菲律宾应邀加入。科学论坛定期召开年会,两年一届,旨在交流近期有害赤潮现状,以促进对东亚地区有害赤潮的认识与管理。本届年会议题为“赤潮研究、监测与管理进展”。会议共有东亚的9个国家150多人参会。其中,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暨南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三家单位作为中国代表,共有11人参会。

 图1小.png

 图1 参会人员合影

有害藻华是全球近海共同面临的生态灾害。我所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重点实验室长期关注有害藻华及与之相伴的低氧、酸化和富营养化问题。实验室内的微藻团队经过几代科学家30多年的持续努力,已成为北太平洋海洋科学组织(PICES)、西太平洋地区一支充满朝气的科研队伍。团队中青年骨干人员戴鑫烽、王鹏斌、郭若玉均具有多年国际合作经验,近期带领着3位中国硕博士研究生和2名留学生,承担着国家青年基金、中韩联合国家基金、浙江省基金等不同类的项目。

 图2小.png

 图2 课题组郭若玉博士在海上作业

微藻团队致力于有害藻类的分类、生态与爆发动力学研究,期望与国内外优秀博士、博士后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共同揭示海洋生态系统微藻的生物特性与生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