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7-9日,来自亚太经合组织8个经济体的专家、学者、政府部门代表,及中国政府海洋奖学金留学生50余人在厦门召开“2019亚太区域海洋微塑料监测和管理国际研讨会”。会议由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浙江大学海洋学院共同筹办,国家海洋局海洋生态系统与生物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浙江青山湖海洋科学技术创新平台共同承办。开幕式上,我所科技处副处长曾江宁研究员、泰国海洋生物多样性专家Somkiat Khokiattiwang教授,浙江大学海洋学院副院长吴嘉平教授共同在会议“For the world,say no to microplastic”宣传板上签名。
会议分为海洋微塑料研究方法、分布状况、管理对策、倡议书研讨等4个环节,分别由来自不同经济体的代表:泰国资源与环境部Suree Satapoomin博士、香港环境保护署水质政策及科学组主任杨戎博士、越南农业与乡村发展部Lai The Hung博士、中国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曾江宁博士主持。
会议围绕3个目标:1)在APEC分享微塑料监测的最佳实践、信息、知识与技术;2)加强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与海岸带管理力建设;3)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14——“保护和可持续性利用海洋资源”贡献力量,由中国生态环境保护部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王菊英副主任,联合国教科文海洋委员会副主席、泰国海洋生物多样性专家Somkiat Khokiattiwang博士,智利海军代表、海洋生物学家Michelle Manley女士,韩国国家海洋科技研究所研究员WonJoon Shim教授,越南国家资源与环境部海洋陆地局海陆使用管理署副主任Nguyen Thi Ngoc Hoan女士,秘鲁海洋研究所Ricardo Dioses Avellanedao先生,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李金辉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国家河口海湾重点实验室朱礼鑫博士,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孙承君研究员,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黄伟副研究员,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APEC海洋可持续发展中心翁丹凤博士,浙江大学海洋学院邸雅楠副教授等专家,从各自研究领域和管理需求角度向与会人员作了精彩报告。
面对日益严重的海洋微塑料等环境新问题,我所已在国内研究机构中率先成立海洋微塑料分析实验室,通过在海洋微塑料检测方法、生态效应等领域近三年的探索研究,我所在此领域的研究水平也得到了与会专家同行的广泛认可。与会人员热烈讨论,深入交流,纷纷表示本次会议安排紧凑、信息量大。香港环境署杨戎博士希望通过APEC等国际合作平台,加强与内地研究机构之间的联系,共同致力于解决海洋面临的资源与环境问题。太平洋两岸的经济体代表均希望尽快统一监测方法与共享模型研究手段,并表达了希望借鉴中国对塑料的使用、管控与科研经验。
本次会议由中国亚太经合组织合作基金(OFWG 06 2015S和2029901)共同支持。至今,我所已经承担APEC基金4项,通过项目的开展,我所科研人员与多个亚太经合组织经济体内的专家学者建立了合作关系,并通过国际会议和双多边交流努力践行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在未来的海洋生态预警监测方面,针对海洋环境热点与难点,我所在顶层设计、实验平台建设、人员能力培养等方面,坚持实践,勇于探索,除开展传统的赤潮、浒苔、水母等生态灾害监测与研究外,也已逐步开展新型污染物生态效应的研究,为自然资源部履行职能提供技术支撑。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98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