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实验室蓝碳研究成果获得2024年浙江省碳达峰碳中和十大科技创新奖

编辑: 时间:2024-12-10 访问次数::80

2024年12月9日,由我所推荐的研究成果“全球涉海产业碳排放格局与蓝碳发展指数”获得浙江省碳达峰碳中和年度十大科技创新奖。该成果是我室与浙江大学海洋学院科教合作的蓝碳工作原创性新成果,得到浙江省领雁项目“海洋’蓝碳’生态系统增汇关键技术与示范应用(2023C03120)”等项目的共同支持。

1733994510988180.png

获奖证书

研究团队构建了国家尺度下海洋碳减排核算框架,核算了全球涉海行业碳减排潜力,该内容发表于环境与生态领域顶刊《Environment Science & Technology》[1];梳理了全球海岸带国家蓝碳生态系统分布、碳封存量和封存价值,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发表于《应用海洋学学报》[2];建立了蓝碳可持续发展新指数,勾勒了全球蓝碳可持续发展的时空现状,发表于自然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3]

海洋是维持地球生命和确保人类福祉的重要生态系统。在全球气候变化和碳循环过程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储存了40万亿吨二氧化碳,占地球上二氧化碳总量的93%,是地球上最大碳库。海洋每年还可清除30%以上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是“减碳”的重要实现路径。人类基于海洋的各种经济活动需求日益增加,渔业、航运、海洋风电、滨海旅游、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洋原有生产等海洋产业被誉为蓝碳产业,已成为国际沿海国家海洋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科学评估这些海洋产业自身的碳排放问题是衡量“蓝色海洋经济”成色的关键。研究团队刻画的全球主要涉海产业碳排放格局,为政策引导-空间管控-行业协作三位一体最优碳汇管理模式的技术构建提供了科学数据支撑,是涉海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评估的新判据。滨海湿地的蓝碳功能和增碳潜力已成为缓解全球气候变化的长期解决方案之一。研究团队聚焦典型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红树林、盐沼和海草床,构建了由驱动力、资源禀赋和发展能力三个子系统组成的蓝碳发展指数(Blue carbon development index, BCDI),对全球沿海136个国家的蓝碳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了长时间序列评价。研究团队构建的蓝碳发展指数提出的全球蓝碳合作新模式,为全球蓝碳领域合作,以及合作国家间利益分配的量化提供了可行性。

1733994621274867.png

成果第一完成人  冯翠翠博士

该成果的第一完成人为自然资源部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与浙江大学海洋学院联合培养的博士研究生冯翠翠。指导教师为曾江宁研究员和叶观琼教授。

[1]冯翠翠等. Mapping the Global Carbon Emissions of Marine Sector. Environment Science & Technology,2024. (https://Doi.org/10.1021/acs.est.4c09209)
[2]冯翠翠,龚语嫣,叶观琼等. 全球海岸带国家蓝碳资源价值与类型研究 [J]. 应用海洋学学报, 2024, 43 (01): 1-11, (http://10.3969/J.ISSN.2095- 4972.20220428001)
[3]冯翠翠等.Sustainably developing global blue carbon for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and economic benefits through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3.(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3-41870-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