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自然资源部、新华社、国家博物馆共同举办的“冰路征程——中国极地考察40周年成就展”在北京国家博物馆正式开展。
今年是我国极地考察40周年。在党的领导下,以认识极地、保护极地、利用极地为宗旨,我国一代代极地工作者勇斗极寒、坚忍不拔、拼搏奉献、严谨求实、辛勤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始终胸怀为人类造福、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崇高追求,展现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我所是我国极地科学考察的先锋队。1984年,我国开展了首次南极科学考察,其中有28名队员来自我所。自此之后,我所学者参加了我国历次南北极科学考察,为我国极地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这其中不乏我室研究人员的身影。除此之外,我室成员还积极参加极地国际合作航次,扩大我国在极地科研中的影响力。
此次我室共有4套设备和模型入选中国极地考察40周年成就展,包括冰浮标1台,沉积物捕获器1台,冰基沉积物捕获器系统模型1套,极地水/沉积物底界面长周期观测平台模型1套。
●冰浮标曾在北冰洋中心区布放,遭到北极熊破坏,留下了难得一见的北极熊爪印。

冰浮标
●沉积物捕获器是采集沉降颗粒物并研究生物泵和碳循环的重要工具。本次展出的捕获器曾多次在南北极布放, 上面还保留了第37南极科学考察宇航员海的站位名。

沉积物捕获器
●冰基沉积物捕获器系统模型展示的是我国首套冰基沉积物捕获器,曾在北冰洋中心区布放,随海冰连续漂流数月,采集到珍贵的冰下颗粒物样品。

冰基沉积物捕获器系统模型
●极地水/沉积物底界面长周期观测平台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海底观测平台,多次在北冰洋楚科奇海执行任务。

极地水/沉积物底界面长周期观测平台模型
多套设备入选中国极地考察40周年成就展,充分体现了我室对我国极地事业的巨大投入和重要贡献。
此次展览将持续到10月21日。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98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