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室科研人员庄燕培副研究员参加了“国际北极漂流冰站观测计划(MOSAiC)”第5航段的科考任务,并于当地时间8月19日下午12点45分(北京时间8月19日下午18点45分)随德国“极星号(Polarstern)”破冰船抵达北极点。MOSAiC项目首席科学家Markus Rex教授与科考队员及船员举行了庆祝仪式,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随后,科考队员在北极点CTD站(Northpole CTD station)开展海洋物理、海洋生态与海洋化学综合调查。
7月底,“极星号”停靠的浮冰在格陵兰海完全破碎解体后,MOSAiC项目组决定重新进入北冰洋寻找新的浮冰停靠,以补全夏季的数据。抵达北极点后,“极星号”将继续寻找可靠的浮冰。
“国际北极漂流冰站观测计划(MOSAiC)”是由德国阿尔弗雷德魏格纳极地研究所(AWI)主导的北极研究旗舰计划,来自19个国家超过600名科学家和工程师参与其中。该计划以德国“极星号”破冰船为主要平台,于2019年10月冻结在北冰洋中央区,并随洋流漂移至2020年10月,完成为期一年的冰上观测,以加深理解北极大气-海冰-海洋-生态系统间的耦合过程。MOSAiC计划涵盖大气、海冰、物理海洋、海洋生态和海洋化学等学科,支撑平台包括“极星号”破冰船、固定翼飞机、直升机、雪地摩托、水下机器人、无人机以及其他参与项目合作的破冰船,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学科和支撑能力最为齐全的漂流冰站观测计划。
在自然资源部的关心和指导下,在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的组织和部署下,我国共有约17名科考队员参加MOSAiC航次,其中我室派出3名科考队员。任健助理研究员和白有成助理研究员分别参加了第1航段和第1航段外围布放任务。庄燕培副研究员将继续随“极星号”破冰船执行北极科考任务直至10月12日航次结束。在此期间,他将负责浮游植物采样器、大体积过滤器、硝酸盐剖面仪等设备的采样和日常维护工作,以更深入了解北冰洋浮游植物群落演变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
极星号在北极点-Steffen Graupner拍摄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98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