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碳监测研究团队在台风对边缘海海-气二氧化碳交换影响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编辑: 时间:2020-10-20 访问次数::74

       近日,自然资源部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重点实验室(MED)海洋碳监测研究团队于培松副研究员在台风对边缘海海-气二氧化碳交换影响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 Ocean上。全球海洋每年约吸收人为排放CO2的四分之一,对调节全球气候起到重要的作用。对于全球海洋表层CO2的收支开展了大量研究,包括现场观测、遥感观测和模型估算等。但是,诸如台风等极端天气事件对海表pCO2和海-气碳通量的影响,由于观测数据较少,一直存在较大的不确定度。

       该论文利用锚系浮标,连续观测了南海北部5月至8月表层海水温度、pCO2和其他气象参数,观测频率为每小时一次。在观测期间,研究海域一直是CO2的源,也就是海表pCO2大于大气pCO2,海水向大气中释放CO2。在不同时间尺度上,海表pCO2呈现出一定的变化规律,温度是控制海表pCO2的主要因素。在观测期间,共有3个台风经过南海北部,台风对海表pCO2的影响主要有3步,第一步是降温,进而降低海表pCO2;第二步是引起水体垂直混合,进而将高pCO2的次表层水带到表层,增加了海表pCO2;第三步是次表层水同时带上来了高营养盐,进而促进浮游植物生长,又降低了海表pCO2。台风影响期间,海-气CO2通量明显增加,主要是由于台风造成的风速加大。台风期间的CO2通量是台风前的3.6到5.4倍。在观测期间,台风对通量的贡献达到了22%,但影响时间只占9%。此外,论文还对过去十年经过南海北部的台风进行了统计和估算,发现台风影响的海-气CO2通量占全年通量的23-56%。以上可见,台风在短期和长期时间尺度上都对海-气CO2通量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在研究边缘海碳源汇格局和评估碳通量时,不能忽视台风等极端天气事件的贡献。

图1.jpg

图1 浮标现场观测海表pCO2(a), SST(b), n-pCO2(c), U10(d)和CO2(e)通量连续变化,灰色阴影为台风影响时期,绿线和紫线为遥感数据

2020JC016258.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