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自然资源部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重点实验室(MED)近海生态研究团队在地学领域主流期刊Estuarine, Coastal and Shelf Science发表了题为“Effects of non-indigenous plants on food sources of intertidal macrobenthos in Yueqing Bay, China: Combining stable isotope and fatty acid analyses”的研究论文,廖一波副研究员为第一作者,寿鹿副研究员为通讯作者。
潮滩湿地是海陆相互作用的重要地带,是类型复杂、物种丰富、功能多样的生态系统之一。近年来,互花米草等外来植物的入侵严重影响着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引起了学术界的普遍关注。前期研究团队在浙江西门岛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比较研究了秋茄红树林、互花米草滩和光滩的潮间带大型底栖生物群落,表明不同生境中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组成存在显著差异。互花米草入侵显著降低了大型底栖生物的生物量和生物多样性,主要表现为短拟沼螺、珠带拟蟹守螺等腹足类及弧边招潮蟹等甲壳类减少,而小型多毛类增加。
研究团队进一步对三种生境均出现的短拟沼螺、珠带拟蟹守螺、弧边招潮蟹和弹涂鱼开展了食物来源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红树林和互花米草产生的植物有机碎屑部分同化进入到了这些大型底栖生物体内,导致大型底栖生物的食物来源结构发生了改变,并有可能通过食物链传递至邻近海域的更高营养级动物体内。研究团队预测外来植物入侵将通过食物传递改变该海域食物网结构和功能。研究成果可为滩涂湿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利用与发展以及滩涂湿地生态修复提供科学指导。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706125和41706119)、所专项个人项目(JG1914)、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D0900901)、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505004)等项目的联合资助。
Liao Yibo, Shou Lu, Tang Yanbin, Zeng Jiangning, Chen Qquanzhen, Yan Xiaojun. Effects of non-indigenous plants on food sources of intertidal macrobenthos in Yueqing Bay, China: Combining stable isotope and fatty acid analyses. Estuarine, Coastal and Shelf Science. 2020, 241: 106801. doi: https://doi.org/10.1016/j.ecss.2020.106801.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9874号